很久没写博客,连“梦游客”老师都看不惯了。:)因此先向大家汇报一下停博良久原因:并非工作不顺,或者有什么压力,而是我自己在“充电”——最近潜心研究了一些网站,对web2.0或者网站的认识,有了一点进步;但是这些研究和理解,我自己还没能完全消化,思考还比较紊乱;如果贸然写博,可能颠三倒四自相矛盾;索性停了一段时间。
到今天,也不能说想透了什么,仅谈一点。我认为在这点上,我基本想明白了,那就是:UGC用户的动力何来?
关于这个问题,思践曾有过一系列非常精辟的文章进行思考。我现在忘记是在哪一篇,他提到过“动力机制”这个话题。当时我就想,国内做互联网的,以后应该开一门课程或出一个教材,取名类似《传播动力学》——“UGC动力学”。因为ugc动力问题,变化之复杂,模式之多样,完全值得钻研。
就我自己来说,每次思考UGC动力问题,总是在脑海中想像如水流之涌动,有的人在堵,有些人在旁边挖支流——更荒谬的还是有的人跑到离水源十万八千里的地方,挖一条渠道,然后奢想总有一天水会流到他家。但真正聪明的人要顺流而下,顺水推舟,因为形势比人强。所以做UGC类型网站一定要明白“水流”的趋势。
UGC的第一推动力。那么,UGC的真正“大势”是什么呢?我用一个段子来说明:据说如果某人在大马路上吐口唾沫,然后自己俯身观察;如果坚持久了,绝对会有一拨人围过来,同样俯身下来看热闹。这第一个吐口水然后俯身的就是“站方”;而后面跟着俯身的,各位——这就是UGC啊!:)
其实我用这个玩笑是想说明,UGC的第一个“大势”是:UGC一点都不难,或者按照黄志光的说法,“做的再烂的网站都会有用户来”。也就是说,一个UGC网站不怕做的烂,就怕做的不“清晰”——如果上面段子中那个吐口水的人,一会儿俯身,一会儿仰望天空,一会儿原地踏步;试问,后来热闹者何去何从?
我对于UGC的第二个认识是:一个网站有两种UGC动力模式,启动时期的UGC动力模式和成熟期的UGC动力模式。这点,因为对豆瓣观察比较多,实在不好意思,我再用豆瓣举例:对于现在的豆瓣,我们假设算一个相对“成熟”的网站,为用户提供阅读、音乐和电影相关UGC服务。在豆瓣的“小组”里,有非常多活跃用户,但我的观察,其实有相当程度的活跃用户,并不是十分care豆瓣的主要服务(阅读音乐电影),他们每天上豆瓣就是在各自兴趣小组里面交流。因此,对于这些不断发帖讨论的豆瓣小组网友来说,他们目前真实的UGC动力,其实就是在小组中与人交往——我们可以把这类用户的这类ugc动力算为其相对“成熟”的ugc动力。但我的问题是,他们难道第一天上豆瓣,就直奔那个后来让他们痴迷的小组吗?
显然不是。所以讨论ugc的动力,远不如讨论ugc网站启动时期的“第一推动力”重要——即,是什么让那拨后来沉迷于豆瓣小组的用户,在最初开始驻留豆瓣的呢?
从“动机”到“动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就在豆瓣首页的一句引导语和一个搜索框——“此时此刻,谁在和你看同一本书。。。。。。”,然后加一个搜索框——这样的暗示,会立刻使用户出现一个动机:是啊,谁和我看同一本书呢?得,我搜搜看。于是,用户输入一本书名。。。。。。于是n天以后,用户在“冷笑话”小组成为一个活跃的用户了。:)
因此,整个UGC流程的关键在于一个快捷的入口,像豆瓣的引导语加搜索框那样,能让用户快速将“动机”转换为“动力”。或者这么说,站方与其追求UGC“第一推动力”,不如追求一个快捷的入口。因为“动机”,就如同上面说的,吐口唾沫都有人看——每个人永远存在着各种动机,总有一款适合你,你压根不要发愁。
或者,你也许要思考一下,什么是用户的“动机”。比如以蚂蚁网为例,有人说蚂蚁网在做让用户“秀”商品。呵呵,真的不是这样的。在电子商务2.0或者说社会化商务模式中,我们根本不认为“秀”是用户的“动机”。用户有别的动机。那些认为“秀”是用户动机的想法,打个比喻吧:当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你走出机场第一念头会是开始跳脱衣舞吗?
用户第一次访问网站,就和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样。
最后画蛇添足做个总结:UGC的动力不重要;UGC的“第一动力”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快捷的设计,让用户的“动机”能快捷转换成“第一动力”——最后,你需要具有能真正发现用户“动机”的眼光。
这篇博客,是我最近思考之一,主要是为“梦游客”所写。我不知道他是谁,但一年多来,他是我的忠实读者之一,犀利而幽默。我很庆幸有这样的读者。无以回报,只好认真写一篇博。:)
其实我现在越来越不太愿意写博,主要因为文字总是苍白的,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互联网的实践过程,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一次思考的进步,让我时有喜悦之心,但却越来越倦于言说。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1:
莫非是因为快捷的入口大于推动力的缘故,所以蚂蚁最开始以搜索框作为首页?当时莫非就是缺少一个引导语?
当时的蚂蚁,就像mp3.com一样。
与YouTube不同的是,Mp3.com并没有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由于Mp3.com未曾与唱片公司签订版权协议,用户在网站上找不到自己熟悉的歌手和音乐,自然也就无从下手,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蚂蚁最开始就是虽然提供了快捷的入口,但是用户不能够轻松找到注意力的落脚点,这个不如豆瓣最开始。
2:
我也从不认为“秀”宝贝是用户的第一推动力,那是融入社区后产生的,就像秀是从来都是在伙伴评委等面前酒吧KTV舞台等特定范围才会发生的。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麦田老师确实很久没写东西了。
其实感觉UGC也同样是分几种,作用也各不相同。
好像论坛:精彩的主题可以吸引人来看,也起到吸引更多UGC的作用(回帖,灌水)
但是论坛的精彩主题,和灌进来的水对后面的影响又是更不一样。
拿豆瓣来说:用户成为活跃用户,但是依然活跃于小组之间,而最初让他们“驻留”的资源究竟是精彩的书评影评?还是页面上推荐的其他人?
豆瓣到底是喜欢用户在小组贡献内容聊天,还是贡献影评书评?
这个好像有点像麦田说的论坛核心用户的结构部分了。
依然有迷惑,如果豆瓣是我的,我可能更希望了解如何调动用户来发影评和书评
好文,收藏至20ju.com
梦游客曾是草根QQ群里面的一个活跃用户,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不知现在这位老兄仙游何处?~~欢迎回来聊聊。。
收藏至草根网20ju.com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整个UGC流程的关键在于一个快捷的入口?我并不这么认为。
让用户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网站),他并没有UGC或show的动机和动力。
比如豆瓣,用户来了以后,首先是看书评,参与到我读、我看中来,最后才是小组。所以我认为UGC的第一推动力还是网站的内涵,就好像豆瓣的轴心,而不是一个快捷的入口。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来到一个网站,自己有需求,这个网站又是自己需求表现的适宜的地方,那么自己才会UGC,才会主动!
比如豆瓣,用户来了以后,首先是看书评,参与到我读、我看中来,最后才是小组。所以我认为UGC的第一推动力还是网站的内涵,就好像豆瓣的轴心,而不是一个快捷的入口。
认同雪花网的这个观点。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我觉得蚂蚁平台还是有些倾向于yelp模式的。
或许该突出评价,或者是在首页滚动评价。
一些观感而已,若是不对请一笑置之吧,呵呵。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简单来说,我觉得驱动UGC的生产力是满足感和虚荣心。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quote][b]以下引用blueleo(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简单来说,我觉得驱动UGC的生产力是满足感和虚荣心。[/quote]
如果事情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张钰,就曾经是一些网站如 优酷 里“吐口沫”的人
http://qiang.blog.techweb.com.cn/
麦田老师以前有篇文章:张钰事件前后的“优酷曲线”
http://maitian.blog.techweb.com.cn/archives/2006/200612802418.shtml
我只是偶尔去蚂蚁转转,看看进展。
但是基本上每天都会来麦田老师的博客。
这是什么驱动力?麦田老师的博客对我有价值(学习),可目前蚂蚁对我无用
豆瓣原动力
我个人觉得,以我第一次使用豆瓣来说,不是很有吸引力,有吸引力的是第二次或第10次以内的某一次,觉得自己和豆瓣的关系是人性的关系,如果我把自己的收集和感想展示的越多,那么我受到的反馈就越多,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原理让我开始投入时间来玩这个游戏。其实游戏的设计原理在网站上也是很有相通之处的。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嘿,这次写的不错,我很欣慰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quote][b]以下引用Nicholas(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我个人觉得,以我第一次使用豆瓣来说,不是很有吸引力,有吸引力的是第二次或第10次以内的某一次,觉得自己和豆瓣的关系是人性的关系,如果我把自己的收集和感想展示的越多,那么我受到的反馈就越多,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原理让我开始投入时间来玩这个游戏。其实游戏的设计原理在网站上也是很有相通之处的。[/quote]
赞同!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麦田想做生活实用消费类的豆瓣,其盈利模式可能是豆瓣的盈利模式,第三方商家推介收益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发现,最适合你的消费推荐就是蚂蚁的第一推动力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这文章N久以前好像见过啊。。。。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quote][b]以下引用TT(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这文章N久以前好像见过啊。。。。[/quote]
我的博客如无特别注明,都是原创;如你在外站见过同样文章,肯定是从这里摘抄过去的
Re:UGC用户的“第一推动力”
[quote][b]以下引用maitian99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恩,我没别的意思,可能是其他文章引用了你几句关键的,呵呵,看的真的很面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