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飞扬新锐的近作《媒体、工具和社区》,我第一时间想到标题的这句话。
在飞扬新锐的文章中,他比较了抓虾、译言和豆瓣,认为“译言是媒体,抓虾是工具,豆瓣是社区”,并通过抓虾、译言的社区和豆瓣之比较,得出一个结论:“如果项目初始定位为工具或媒体,未来向社区转型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所以定位为工具还是社区,异常关键。除此产品的表现决定了用户的认知,你说你是社区,但还得做社区的事”
飞扬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抓虾和译言的社区不如豆瓣之火,本质上不是他们三者的服务有何不同,而是三者的目标用户不同。抓虾的服务对象是RSS高频率使用人群,这样的人群在中国主要是IT从业人员和媒体人士,扒拉扒拉齐了可能也就十万人;译言的服务对象更是高端,几乎可以说主要是IT希望获得国外资讯的高端人员,在中国扒拉扒拉齐了可能也就万人左右;而豆瓣的目标用户是读书人士,理论上可以覆盖中文互联网30%高端互联网用户,千万计。面对十万用户群的抓虾和面对千万用户群的豆瓣,两者的社区之“火”的“强度”,其实差不多;但用户群差异太大,所以整体效果上就显得抓虾和豆瓣社区不同。
所以三个网站的差异,仅仅是目标用户差异。而飞扬新锐的结论尤其有问题,事实上,以“工具”方式入手来做社区,不光可行,而且是做社区的捷径。远的来说有百度贴吧,近的来说有360安全卫士的“软件百科”,这些都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的工具应用,快速形成社区。其实豆瓣的社区亦如此。不详说了。
通过这个事情,倒是让我想起另一个现象:豆瓣是国内近几年做的很好的一个站,非常值得学习。但到底应该学什么?有的创业者比较简单地考虑横向复制,比如复制到男性数码、女性时尚等等。这很可能是错的。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站都是面对自己的用户群体,进行创新。这种创新的第一步绝非复制某个成功网站,而是了解你的用户。而如何了解你的用户?很简单,你要和用户“混”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有些创业者没有这样“感同身受”的经历和积累,只是热衷于web2.0的概念性理解就仓促创业,热衷于概念性理解就夸夸其谈,实在可惜。
以我个人的看法,豆瓣最值得学习的是其产品设计;并且纯粹个人看法,豆瓣的产品设计值得学习的不是多“好”,而是“个性”风格。豆瓣的产品风格是非常有趣的。而豆瓣风格,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流畅”——它一直在试图减少键盘操作,减少鼠标点击,让用户快速上手,流畅访问。我用下面一个典型设计举例:
在上图中,我需要把《今生今世》这本书添加到某一个豆列,而我原有两个豆列。如果是别的网站,在这里的设计是每个豆列前面一个选框,后面一个确定按钮;但豆瓣的设计中,这两点都没有,用户在此页面点击豆列的链接即添加成功。
豆瓣这样的设计,其实有一个害处:在这里用户使用点击豆列链接,其并不认为是“添加”,而以为是打开豆列页面之后再进行操作;但当页面打开后,实际操作已经完成——并且在这个页面的后续编辑,豆瓣让用户在一个“更新”按钮上同时做了2件事:(1)标签对书的评语;(2)修改豆列。
如果一个不熟练用户在这里可能晕了;但一个熟练用户在这里会非常爽,因为——流畅。这个设计非常有意思,这就是豆瓣的风格。而如果我来做这块,我会全盘照搬豆瓣的设计吗?不会。在这里我需要做的是了解豆瓣的风格,(以及其他优秀网站的风格),然后根据我的目标用户,设计更合适的方案。
拉拉杂杂地说这些,其实是想和创业者共勉:做网站要了解各种概念,学习各个优秀网站,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用户,而且对用户的了解,一定要“感同身受”——这样才不会只看表面,被一些成功网站的“光晕效应”所迷惑,简单复制,被带到沟里。
“流畅”――它一直在试图减少键盘操作,减少鼠标点击
纯键盘操作实际上是最流畅的,纯鼠标操作则是最简单的。
请注意二者的区别――从这个角度说,豆瓣追求的是简单,而非流畅。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quote][b]以下引用沈蚊(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纯键盘操作实际上是最流畅的,纯鼠标操作则是最简单的。[br][br]请注意二者的区别――从这个角度说,豆瓣追求的是简单,而非流畅。[/quote]
“简单”是表现,“流畅”是结果。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纯键盘操作实际上是最流畅的”,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纯键盘操作都是天书,对他们来说既不简单也不流畅。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10秒钟看完,原来是啥都没说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收藏至20ju.com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不错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这篇文章不错
从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以前写“徐静蕾幻象”的麦田,支持一下。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麦田好像犯了个逻辑错误
潜在用户群数量级不一样,的确是这几个网站人气不同的原因之一
但飞扬新锐的观点“译言是媒体,抓虾是工具,豆瓣是社区”也有道理,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同意麦田的书法,尤其是下面一句:
“如果一个不熟练用户在这里可能晕了;但一个熟练用户在这里会非常爽,因为――流畅。这个设计非常有意思,这就是豆瓣的风格”
在我第一次使用的时候,确实曾经”晕”过,不过当我第二次再用的时候已经发现了它的简单好用,第3次使用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流畅的感觉!不过我觉得第一次的”晕”也可能让为豆瓣的初次用户产生一定的挫败感!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豆瓣的推荐功能,无论是书、音乐、电影还是文章!我认为含金量是很高的!也是吸引用户提高黏性的最重要的原因!当你用上它以后你就会爱上它!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抓虾和译言的社区不如豆瓣之火,本质上不是他们三者的服务有何不同,而是三者的目标用户不同。” 这个结论我很赞同,他们的目标人群确实不一样,在飞扬的文章还提到草根网(20ju),草根网的文章其实很好,转载的范围很广很快,但是有兴趣看他们文章的人群并不是很多。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恩,分析的很有道理,对于豆瓣的产品设计,也确实是更多网站应该学习的~
豆瓣的独特眼光在于内容定位
豆瓣:范围广(书是方方面面:搞学问可以用它,生意人也可以用它);爱读书的人一般都是勤于思考的,所以会有那么多书评。[i](9月28日对飞扬文章的留言)[/i] 这是豆瓣在内容定位方面的眼光,也是豆瓣的可贵之处。
导致飞扬和麦田写这两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是:现在评价网站的主要指标是人流量(人气),而不是对活跃用户价值的大小。如麦田所说,目标用户群的大小是不同的,不能说某站人流量较小些就啥也不是。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对此,我的看法是
豆瓣贵在内容定位方面的独特眼光 非风格非小组
豆瓣在以如下路径驱动用户、活跃社区:书–>用户思考–>书评–>更多的书评–>粘住用户–>渴望新书 渴望新思想–>成为豆瓣忠实用户–>……
较好的产品设计会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但不能像独特的内容那样持久性地粘住用户
祥见文章:http://qiang.blog.techweb.com.cn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麦田能不能把这个恼人的验证码去掉?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麦老师,国庆快乐!
我觉得麦老师自己就在沟里。豆瓣也好,抓虾、译言也罢,都是些赚不到钱的网站,管它是什么工具还是社区,用户那么少,就没价值,自己的服务不能卖钱,也不能成为广告牌卖钱。所以我觉得去模仿豆瓣的创业者,不该掉沟里,应该直接摔进悬崖
豆瓣、抓虾、译言这类网站,做得的确精致,但终究只是个玩物,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HAO123里找不到,我认为在HAO123里找不到的网站,第一做不大,第二赚不到钱,不能把精力放在琢磨这种网站上。要做赚钱的网站,不做优秀的网站
还有,麦老师对产品细节有着超人的敏感,对于一个PM这是好事,但对于一个CEO来说,恐怕就不适合,这容易导致与团队配合困难或团队低能
我胡说,冒犯了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呵呵,楼上的梦游客实在有趣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首富,做网站的人也不可能都去选择商业价值最大的项目。第一、可能他们没有那种眼光,去发行商业价值大的项目。第二、他们可能选择自己熟悉、自己喜欢、自己感到成功概率更大的项目,而不是选择商业价值更大的项目。
其实最重要的、商业价值的大小是随者时间流逝而变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看来商业价值不太大的项目,或许过了N年又有了很多的商业价值。就拿腾讯来说,几年前有谁会看好马同学?如果当时大家都认为QQ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有意收购、并购腾讯的人早就蜂拥而上,把QQ收入囊中了…….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龙牙草:
我倒不是说去做商业价值最大的项目,但最起码要具备以下两点之一才值得去做:要么能很直接的赚钱,要么能聚集很多人来用,将来再去转化价值。豆瓣和抓虾这种站,在我看来,有点用,但没啥大意思,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很长时间内,对大多数网民来说,他们玩不了那么深。我就对豆瓣不感兴趣,在麦老师的影响下,去看过几次,看不太懂,好象是一群酸人在玩高雅,说些不着四六的话
商业价值不是彩票,不需要去撞大运,创业选择什么项目,这就是实力所在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分析的很到位!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我觉得麦田您分析的网站都是特别成功的网站,对于你的蚂蚁网发展确实关系不大,您应该多研究一下个人网站(uuu9,admin5,游侠,甚至是猪猪字幕组),注重用户反馈,不要只是发几篇研究特别成功的网站博客,毕竟蚂蚁网只是it圈内人才知道。初创网站用成功网站模式做,很可能结果就是死。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好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用户群的不同,用户习惯的不同,很有道理。是不是所有的用户习惯都需要更简介更简便的操作呢?用户群,说不完的话题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飞扬和麦田分析都和透彻,从各人的角度来说,其实两位就为了一个话题,谁做用户体验做得好,在我看来三个都是做用户体验的,只是各人所把握的用户体验的风向标不同罢了。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quote][b]以下引用梦游客(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要做赚钱的网站。。。[/quote]这句我喜欢
Re:豆瓣把很多创业者带到沟里去了
难以置信,我的评论都不见了,麦老师也玩删贴??反思一下,没有啊.我的言论里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一次遇到被删评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