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tfire最近的博客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网友:“红色混混”。Loxtfire是这样介绍的:“经常看挨踢人的博客,都习惯了寥寥无几的评论,纵使是keso这种大腕儿,也往往就几十个评论。所以当我看到牛人(红色混混)博客的时候,我震撼了。。。每一篇都是好几百的评论数”——我也去红色混混的博客看了,http://hi.baidu.com/lockdream,确实如loxtfire所述,每篇博客好几百回复,回复数和点击数有时甚至接近1:1。太让人震撼了。
红色混混不是徐静蕾,不是韩寒,不是作协会员郭敬明——总之,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这样火?:)
我强烈建议你在继续看下文前,先去看看红色混混的博客,研究一下,然后再来看看我的看法:
第一个原因是红色混混在线时间长,并且好友多。这样,“混混发博——好友评论——混混快速回应”能及时循环。这个证据是混混的博客留言中,非常大比例(接近40%)是混混对好友评论的及时响应。而在loxtfire博客后续讨论中,主角红色混混亲自出场,也介绍到了这个情况:“我在线的时间肯定不短。。。。。。铁杆好友40人左右,有过一定交往的应该有几千人。。。。。。我全部用网友的名字把长恨歌,琵琶行改过来,能写出1600多首网友网名的藏头诗,还可以用网民填出近百首词,这个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
需要强调的是“好友多”。说实话,在看到混混上述留言之前,我就如此认定。看了他的自述以过千网友姓名入诗后,更是确信无疑。这种交际的广度和深度,是我从无见过——少数大社区版主的好友广度上可能超过混混,但是广度+深度综合衡量,恐怕也难以企及。
第二个原因是产品——百度贴吧+百度圈子+百度空间的整合力量,在混混案例上,体现的无以复加。我详细说说:抽象而论,任何一种整合的最高境界是“无缝”,即让用户在几种不同的服务之间切换时,用户感觉不到操作体验和习惯的变化。而混混案例中,从结果上来看,用户就是如此,用户把混混的博客当作贴吧在使用。这点特别牛逼,值得百度PM部门作为经典案例。更进一步,上述整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从中看到了两点:1,百度圈子起到了“桥接”的效能——主要是圈子的“会员最新博客文章”;2,产品设计的简单,易操作太重要了——A服务只有2个操作,那么和B服务整合的重叠性就高;如果A服务有10个操作,估计怎么整合到B都困难。
第三个原因是二类城市的互联网应用,真的非常火。红色混混是从“郴州”吧,再到自己的“红色混混”吧。我相信,也许是郴州吧,也许不是在百度贴吧,但混混一定是先从某个郴州区域论坛,结交第一批网友的。二类城市和县级互联网应用,才是中文互联网的真相,如同n年前的“农村包围城市”。得二类城市者,得天下;照搬西方互联网,基本上就是老蒋的结局。:)
最后说点个人感想:“红色混混”这样的人才,不做互联网社区运营可惜了。互联网社区怎么做起来,没太多玄乎的学问;也永远不会为时已晚。互联网社区能否做起来取决于人,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对他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经常说“网感”。什么是“网感”?网感就是好奇心!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网感就是好奇心!
百度贴吧+百度圈子+百度空间的整合力量
精辟,收藏至网站运营博客http://www.j1f3.com/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麦田说得对啊
得二类城市者,得天下;照搬西方互联网,基本上就是老蒋的结局。确实。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那里的垃圾评论可也真不少。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其实说到博客评论,不管论质论量都不能忽略“毒药”这个博客:http://lwhanz1981530.spaces.live.com/ 这个才是牛逼哄哄,每篇文章近4000+的评论,红色混混的也才及十分之一而已。
这个显现,麦田 又该如何解释呢?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quote][b]以下引用Gaby(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其实说到博客评论,不管论质论量都不能忽略“毒药”这个博客:http://lwhanz1981530.spaces.live.com/ 这个才是牛逼哄哄,每篇文章近4000+的评论,红色混混的也才及十分之一而已。[br]这个显现,麦田 又该如何解释呢?[/quote]
晕,这还用解释?“毒药”是博客名人,至少火了1年多了,和新浪的博客acosta一样;混混是普通博客;两者能对比吗?
徐静蕾的博客还回复过万呢。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博客名人 和 普通博客 你是如何划分的?有具体的尺度标准吗?有什么理由证明“混混”不是名人博客吗?看数据分析,恰好相反,“混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人博客,只是知名度的圈子有些特殊,IT圈的人不知道并不代表他不是名人。
据我所知,“毒药”开博没多久就很火了。
难道你说“毒药”天生注定就是名人博客?而“混混”永远都是戴着普通博客的帽子?
[quote][b]以下引用麦田(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quote][b]以下引用Gaby(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br]其实说到博客评论,不管论质论量都不能忽略“毒药”这个博客:http://lwhanz1981530.spaces.live.com/ 这个才是牛逼哄哄,每篇文章近4000+的评论,红色混混的也才及十分之一而已。[br]这个显现,麦田 又该如何解释呢?[/quote][br][br]晕,这还用解释?“毒药”是博客名人,至少火了1年多了,和新浪的博客acosta一样;混混是普通博客;两者能对比吗?[br][br]徐静蕾的博客还回复过万呢。[br][/quote]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只能说明你不了解真正的草根博客
在搜狐博客里面有不少网友的博客文章的评论和访问量比例接近1,而且评论数都是好几百的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收藏至20ju.com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quote][b]以下引用茂(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只能说明你不了解真正的草根博客[br]在搜狐博客里面有不少网友的博客文章的评论和访问量比例接近1,而且评论数都是好几百的[/quote]
谢谢指教。能否给几个地址,让我去看看,谢谢。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quote][b]以下引用Gaby(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博客名人 和 普通博客 你是如何划分的?有具体的尺度标准吗?有什么理由证明“混混”不是名人博客吗?看数据分析,恰好相反,“混混”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名人博客,只是知名度的圈子有些特殊,IT圈的人不知道并不代表他不是名人。[br]据我所知,“毒药”开博没多久就很火了。[br]难道你说“毒药”天生注定就是名人博客?而“混混”永远都是戴着普通博客的帽子?[br][br]
[quote][b]以下引用麦田(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br]
[quote]以下引用Gaby(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r]其实说到博客评论,不管论质论量都不能忽略“毒药”这个博客:http://lwhanz1981530.spaces.live.com/ 这个才是牛逼哄哄,每篇文章近4000+的评论,红色混混的也才及十分之一而已。[br]这个显现,麦田 又该如何解释呢?[/quote][br][br]晕,这还用解释?“毒药”是博客名人,至少火了1年多了,和新浪的博客acosta一样;混混是普通博客;两者能对比吗?[br][br]徐静蕾的博客还回复过万呢。[br][/quote][br][/quote]
你这是抬杠了。呵呵。那我也简单回答吧:何为“名人”,百度google关键词可知。:)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学习学习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互联网真是有太多东西要研究啊。
http://www.meetao.cn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错了,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1:1,关键是选朋友。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建议麦田把这个哥们挖过来,人才啊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红色混混是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在里面的,否则光靠常规的博客推广手段,只能带来大量的匆匆过客,但红色混混的留言者很多是回头客,说明有一种或几种特定手段在发挥作用。
红色混混认为自己的内容非常有特点,是其他人无法模仿的,有很多新意在里面,我认为这当然很重要,但是麦田的每一篇文章新意也很足,台湾的Mr.6的每一篇Blog都很棒,但回复率可没这么高,所以说大家才认为红色混混样本有很好的分析价值,要不然只需要转发文章转发链接即可,为何要来你这儿亲自踩呢。
比如:
1:红色混混象craigslist的老大一样常年维护,首先就是勤于维护自己的好友列表;
2:用麦田所说的“好奇心”给多达千人的网友取有趣的名字,这也是几位著名人文博客的特点,譬如“我呸”“北京女病人”等等,以难以简单复制的艺术手段撰写自己的同仁名单,就是投桃报李,激励手段啊;
3:大量有针对性的回复,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其实,51.com里也有不少草根掌握这样的激励组合拳。
可以综合这些人,研究一下,对市场推广,对产品设计,是一个不错的点。
备选的几个样本:
毒药
小精子
我呸
北京女病人
注意看这些人的友情链接列表哦。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你们真累啊 什么事情都撤到社区上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麦田这篇回复蛮多的。
看来红色混混的效应到这也管用啊
我觉得红色混混的blog更像个论坛水区,大家都挤里边聊天
一天几百几千个回复太正常了
如果是做聊天社区还好,放在其他地方我看没什么价值。
有些方法也许可以借鉴,但纯粹用时间来做这样的人气,恐怕也只是一时之勇了。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啥新鲜。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楼上说的对,他是真正的草根。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麦田大哥 到现在你可以回过头来考虑一下 为何你写的这篇文章 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响应回复呢?应该不是因为红色混混是文章的主角吧。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本来我并不想多说什么,只是点出“毒药”这个案例,来提醒大家扩大思维的视野。既然大家都这么关注这件事,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他的博客为什么这么火”?(注:这个提问是比较笼统的,具体意思理解为他的博文为什么这么多回帖?)
麦田的观点:第一个原因是红色混混在线时间长,并且好友多;第二个原因是产品――百度贴吧+百度圈子+百度空间的整合力量;第三个原因是二类城市的互联网应用,真的非常火。
其中第一点有些道理,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第二点就比较牵强了,用户并没有把博客当贴吧来用,博客本来就具有文章回复的功能,博客和贴吧都同时具有的功能,却硬是说成贴吧的特有功能,另外百度圈子的作用我想也是接近为零,其实毒药徐静蕾等博客都能很好反驳贴吧圈子的作用。第三点更是不着边际,所谓的二类城市互联网应用的火跟混混博客的火没有直接关系,并非生了这堆火,那堆火也跟着烧着了。
其实我是比较认同 loxtfire (http://hi.baidu.com/loxtfire)这个观点:“据我的经验,这并不是持之以恒的问题。早年在校内我就有过观察,有些人不怎么需要去踩别人,就会自然有人来踩,来留言,而像我这样的老去踩被关注数也根本不能与这些人比拟。这里边除了要勤劳,要有充足时间,一定是有个人的特质体现在里边,或者是有某种技巧的。”
然后我还认同这个观点:需要一定数量的铁杆好友(或者粉丝)。这也让我想起网络游戏中公会的生态。
再说说红色混混博客的案例对社区运营的价值,我的观点是不大。红色混混其实也只是个例而已,没有充分的证明某些社区运营方面的道理。还有人说红色混混应该去运营社区,这更是美好的想像而已,就比如一个勇猛的战士未必能指挥一场战争。
再说说博客是否要像论坛一样建设,我的观点是完全没必要,博客的发展应该朝着多元化、自定义方向发展。增强互动交流并非唯一的方向,难道你不知道还有很多人还把博客设成私密状态吗?其实以后的BLOG会越来越变成HOMEPAGE。HOMEPAGE发展受阻,BLOG斜刺杀出,BLOG却不知道自己终究会进化成HOMEPAGE,即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据点,俗称“家”。你可以把家安在闹市,也可以把家安在无人的孤岛或深山,只要你愿意。BLOG没有,也没必要和网络社区(BBS等)勾搭上。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感谢大家对我的博客的关注
我还没搞明白这是什么地方
刚才我谈了点我对博客的看法
可是验证码错了
全部报废了
这也许是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写好以后再发过来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赶上这拨了,嘿
楼上的估计还真是红色混混,直言不讳“我还没搞明白这是什么地方”
我相信这个红色混混写出的“对博客的看法”,在专业人士看来,基本是不着调的个人化感受。这好比周星驰知道如何去逗乐观众,招观众来看,但让他写影视评论分析自己红火的原因,那就太无厘头了
麦老师这篇其实该先定义一下什么叫“火”,才好继续讨论。衡量是否火,是看回复比率,还是看回复量?名人,是小圈子里非常出名,算名人,还是在全社会更广的范围里略有知名度即可叫名人?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每个概念都模模糊糊,结果是,所有的辩论都将归结为词语的误会
当然,下这些定义的确难。一篇文章,1万人看了,只1个回复;一篇文章100人看了,80个回复,哪个更火?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又看了遍,麦老师的思考确实深刻,给从业人启迪,敬佩
KESO的文章,更倾向于道德判断,批判是非对错,少建设性
而麦老师的文,体现的是工具理性,研究“为什么”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网络时代,草根和明星只差一步。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草根明星。。都是炒作
签名:用就用HTShop网上购物系统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1,我的感觉,贴吧、空间和圈子的整合应该是有作用的。这个问题就是看红色混混和他的朋友们是不是圈子上看到彼此更新的。另外说完全依靠圈子显示是不可能的,因为圈子只是告诉我们更新的文章,并没有告诉我们更新的讨论。
2,二类城市的互联网应用是一块重要的市场,这类人群的活跃产生了红色混混这样的核心人物,这里逻辑关系应该是有的,只是不是直接的。
3,红色混混和徐静蕾毒药一定不是同样的,徐静蕾毒药可以一个回复都不写,红色混混要不写就肯定没有这么多回复。
4,博客的确是非常多元化的。博客媒体化变成techcruch,博客变成我的空间成就了myspace,msn space,博客mini化成就了twitter,博客专栏化变成麦田的读书生活,但对于“二类城市用户”来说,空间与贴吧、圈子进行整合必然是有很好的积极意义的。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昨天看了一遍,今天又从搜索引擎里面找到这儿再看了一遍。
麦田老大对于社区的认识是比较深厚的,所以考虑事情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我是第一次听说红色混混这个名字,有时间去看看,了解了解:)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to 麦田:
web2.0带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平视他人的眼光,而不是以前仰望各种各样明星、偶像、英雄、专家。。。红色混混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你过分看重他的理由,我猜想多半是因为你心中解不开的天涯情结。
作为web2.0创业者,如果褪不去自己身上那层1.0的皮,仍然关注点击率、回复率、并继续以alexa数据来评价网站,那是毫无可能破茧成蝶的。
因为自己也在创业,这些话,送给你,也给我自己。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还是有道理的,,,,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说实话,价值的确不大。烂。。。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这个很简单,一句话概括,麦田有没有看过郴州一个招美工的贴?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http://bbs.blueidea.com/thread-2773028-1-1.html
这篇麦田看看是什么原因,再简单不过了。
一个词 “好客”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quote][b]以下引用简单(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http://bbs.blueidea.com/thread-2773028-1-1.htmlbrbr这篇麦田看看是什么原因,再简单不过了。[br][br][br]一个词 “好客”[/quote]
我去看了。不过不太明白,这个帖说明什么呢?“简单”能否简单地说两句,呵呵。:)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博主 已经开始应用 “红色混混”的方法 在自己的评论里面 辩论了~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quote][b]以下引用xiaoe81(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b]
博主 已经开始应用 “红色混混”的方法 在自己的评论里面 辩论了~[/quote]
你观察的还挺仔细,哈哈。。。我确实有意识在用这篇博客,测试博主快速回复的效果。:)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倒,那你现在明白我说的意思了不?给你看郴州那篇招人的贴的意思,明白了吧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毒药博客,看了,第一次看。火的理由?那种艺术性的流浪生活,多少人期待?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学习中,网络能人真不少。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大众社区化的BSP平台,只要像麦田说的一样“有充足的在线时间”并且经常的互动交流,只要你有精力能像“红色混混”一样是可以的。深居百度空间你就知道,至少在百度空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才,就像胡戈戈 红色混混一样。在流量,互动性留言互访上已经是出神入化的程度了。不过这要看受众群体的,在百度空间可以,主要是因为百度空间在用户上更趋向一个以青少年为主的BSP社区,这要在donews还能可以吗?在百度空间我曾经就这位问题问过红色混混,他是这样说的: [quote http://hi.baidu.com/luluha/album/item/32...[/quote] 有点开玩笑的说,又有点自信的猖狂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确实非常厉害,
能够记住几千人名字的人,
能不火吗?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一群好友把这个博客当作群组聊天室了,所以,百度IM的出路在于将百度贴吧变成群组聊天室,聊天记录自动变成贴吧帖子存储。详见我的分析:forcode奇想:百度IM如何超越QQ。http://www.qixianglu.cn/625762.html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一群好友把这个博客当作群组聊天室了,所以,百度IM的出路在于将百度贴吧变成群组聊天室,聊天记录自动变成贴吧帖子存储。详见我的分析:forcode奇想:百度IM如何超越QQ。http://www.qixianglu.cn/625762.html
Re:他的博客为什么这样火?
贴吧,博客,BBS……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