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麦田的读书生活

maitian.blog.techweb.com.cn

处处是蓝海

开宗明义,我认为《蓝海战略》是一本很垃圾的书。国内出版的管理类书籍多类于此,充满了正确的废话,给人的感觉有点象“葵花宝典”,似乎只要看了这些书,天下速定。但管理是一门数字化的、实务的科学,而不是神学。所以有时间看这些“速成”的神功秘籍,不如踏踏实实啃啃基本的管理学书籍,比如企业战略,组织行为,社会学等等。不过平心而论,《蓝海战略》也有成功之处,即“蓝海”和“红海”两个词语,用的很漂亮,容易让人记忆、传播和流行。这也是这本书的唯一价值。


 


今天方兴东的一篇博客谈到“中国互联网全面步入“红海”时代”。对方博的这个判断,我几乎完全不同意。我的观点,如题所述,用《蓝海战略》的话语来说――中国互联网,处处是蓝海。


 


我自己特别喜欢讲一个故事:1900的时候,电影发明才十来年,那时的电影从技术上来说多是默片;从内容上来说,色情题材、恶搞题材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但是百年之后,到2000年左右,电影的技术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远远超过了生活在1900的人们的想象。互联网同样。现在中文互联网也才十年左右,所以多色情、恶搞、庸俗内容,实在是很正常,这只是说明我们对互联网这个工具的理解和掌握,还处于“婴儿期”;试想,20年之后、50年之后、100年之后互联网会成为什么?!――而且,技术发展有加速的趋势!所以,互联网未来百年的发展,一定会远大于电影百年的发展。


 


我们的幸运,即我们生存在互联网的“婴儿期”,有太多创新和突破,可以让我们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那为什么一些人会认为现在已经是“红海”了?从方博的文章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他们只盯住了几个大的门户,感觉大的门户一开始布局,似乎天下就是他们的了。其实哪里如此?!大的门户怎么可能什么都做?!比如前段时间,某业界大腕号称自己又要开始做中国的youtube了。怎么可能?!美国什么流行你变成什么,真以为自己是百变金刚啊?!


 


此外,对于互联网企业,我尤其不相信门户网站能轻易复制和超越――如果你真正具有竞争力。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业务很容易被复制,那是你自己压根没有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门户网站强大。比如当年的新浪吧,收购了uc郎玛做IM,但是打得过QQ吗?而msn出手,没怎么做市场,就蚕食了IM的半壁江山。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就我自己看来,稍微想想,目前互联网上就有好几个大的“蓝海”:电子商务应用;与手机结合的应用;与视频结合的应用;网游和VR(虚拟现实)结合的应用等等等等――即使“社区”这种看起来“老”业务,我也觉得目前还有n多的机会。


 


 


简而言之,这篇博客想说的是:


第一,   不要看《蓝海战略》之类的垃圾书,没有价值的


第二,   互联网还处于“婴儿期”,机会有的是


 

浏览数: 次 星期五, 09月 15th, 2006 互联网
上一篇:商道才是王道
下一篇:一个入口

29条评论 to 处处是蓝海

  1. Re:处处是蓝海
    不要看《蓝海战略》之类的垃圾书,没有价值的

    赞同这一点

  2. Guest on 09月 15th, 2006
  3. Re:处处是蓝海
    哈哈,支持麦兄!

  4. xyz on 09月 16th, 2006
  5. Re:处处是蓝海
    听说视觉中国获得了1000万美金的风投?麦田可知道此事属实?

  6. 吉姆 on 09月 16th, 2006
  7. Re:处处是蓝海
    就像一张唱片一样,我们不可能喜欢其中所有的歌曲,但你不能否认这张唱片的价值,《蓝海战略》对于启发思路还是有好处的,你要是抱着吃灵丹妙药的心理去看那就是垃圾了。

    互联网确实是婴儿期,但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所有的行业都是婴儿期?我们都不知道50年后汽车会是什么样子。但到了长期我们都是要死的。

    不是抬杠,只想说一句:只争朝夕。

  8. X.K. on 09月 16th, 2006
  9. Re:处处是蓝海
    确实,现在机会太多了。呵呵,我有时会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实在是个千载难逢的时代,当50年100年后,互联网也发展成现在汽车业的样子,几大巨头近乎垄断的时候,就实在不好玩了。现在的这些糟糕不规范流氓的现状,正是有心人的机会,还有太多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还有太多创新的空间和崛起的机会。

    不过,这都是针对塌实做事的人来说,只有真正深入一个行业才能发现无处不在的机会。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抄袭国外的模式。

    寻济南地区有意创业的网络技术人才。性格积极向上,习惯面对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学习能力强。擅长动态语言(PHP,PYTHON等),熟悉CSS/XML等网页技术及AJAX、JAVASCRIPT等客户端脚本语言,数据库设计及优化,大型网站开发经验。济南互联网业内的朋友多多交流,请加我MSN:jesse8081@hotmail.com

  10. jesse on 09月 16th, 2006
  11. Re:处处是蓝海
    同义呀,貌似所谓的蓝海战略是对竞争极度强烈的行业比较多,对互联网上,一切都是未知。

  12. 法案 on 09月 16th, 2006
  13. 方士太多,专家太少
    对于麦田兄的两个观点,都极为赞同,要看就得真正的看到全局。

    那些方士们,动不动就那里唱天下大势,世界潮流,满嘴大词,却是管中窥豹。

    专家,专心而且深入研究这个互联网的专家,还是太少了。

    麦田兄,勉之!

  14. 庄表伟 on 09月 16th, 2006
  15. Re:处处是蓝海
    真知灼见啊!

  16. 阿龙 on 09月 16th, 2006
  17. Re:处处是蓝海
    当我第一次看蓝海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激动…

    但是,看到网上到处贬低这本书的.

    难道,这本书真的跟我们到来不了新的启发…

    蓝海在那里????

  18. make money on 09月 17th, 2006
  19. Re:处处是蓝海
    最早知道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一本书来说明?还需要呢么多人去讨论?

    后来跟几个朋友讨论的时候,我才知道原因:因为我是华为出来的,华为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做有创新、有壁垒、有竞争优势的事情。(已经离开华为很长时间了,所以我自认为这么说是很公允的)

    看着周围的人热烈讨论,突然间才发现,中国的企业那么缺少创新和竞争优势。

    这本书的出现和热捧,正哈在中国的企业结合思想界在总结、反思的时刻,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确这方面太缺乏,另一方面,却也是痛定思痛,曙光再现的契机。

  20. 南山依 on 09月 17th, 2006
  21. Re:处处是蓝海
    互联网,蓝海

    这两个词站在一块,容我傻笑一会儿……

    早些日子去参加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回来的感觉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机会还大把大把着呢,阿里巴巴依然还在创业,YAHOO也是,马云说:要做102年的企业,杨致远说:TO BIG ,TO LONG。

    互联网天天在变化,没有定式,要不这些“老大”们怎么这么有危机感?

  22. 红色在尖叫 on 09月 17th, 2006
  23. Re:处处是蓝海
    我们的幸运,即我们生存在互联网的“婴儿期”,有太多创新和突破,可以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实现

  24. dcn21c on 09月 19th, 2006
  25. Re:处处是蓝海
    美国什么流行你变成什么,真以为自己是百变金刚啊?!

    haha..

  26. haha.. on 09月 19th, 2006
  27. Re:处处是蓝海

    以下引用Guest(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

    不要看《蓝海战略》之类的垃圾书,没有价值的

    赞同这一点

    没看过你怎么知道是垃圾,看过才可能知道啊!本人没看过

  28. 77 on 09月 19th, 2006
  29. Re:处处是蓝海
    谁都没看错

    半杯水,方博看到的是空了半杯,麦老师看到的是还有半杯

    对麦老师这么绝顶聪明的人,当然互联网形势一片大好,处处生机勃勃洼蓝洼蓝的

    而对与绝大多数本该从事杀猪卖肉行当却搞起了网络的人来说,这互联网,真是不好闹哇

  30. 梦游客 on 09月 20th, 2006
  31. Re:处处是蓝海
    正确的废话一说深得我心啊

  32. andy1860 on 09月 20th, 2006
  33. Re:处处是蓝海
    不同意楼主第一个观点。跟《奶酪》一样,《蓝海》的流行是有其社会环境基础的――人们正好普遍受困于同质竞争而缺乏解脱思路,“蓝海”概念既带来启发也带来鼓励。它的价值不是技术性的,是精神性的,从这个角度,这是一本国内经营界应该读的好书。

    楼主第二个观点“互联网还处于婴儿期,机会有的是”,赞成。可惜这些机会是高度分散在历史里的,我们没有时光机器,只能以婴儿的思维水平来看世界,具体到某个时间点,机会总还是看到很少,同时看到抢夺的人很多。

  34. 何田 on 09月 20th, 2006
  35. Re:处处是蓝海
    我认为《蓝海战略》是一本很垃圾的书。国内出版的管理类书籍多类于此,充满了正确的废话,给人的感觉有点象“葵花宝典”

    ————————这句话十分正确,用在你身上!你说的话处处都是这样啊

  36. 鄙视你 on 09月 20th, 2006
  37. Re:处处是蓝海
    对蓝海的追捧一方面显示国内企业的懦弱和幻想,不敢正视现实,拿蓝海来安慰自己。。。另一方面显示出投机取巧的心态,仿佛蓝海了,离成功就很近了,没有竞争了。。

    其实任何一本书都有价值,看你怎么看了,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从书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已。

  38. 魏天星 on 09月 21st, 2006
  39. Re:处处是蓝海

    红海、蓝海只是某个时点上的一个状态;

    红海、蓝海只是以某个切入点为基础进行观察时事物所呈现的一种状态;

    红海、蓝海会不停的相互转换角色;

    同个行业、同个时段也可能同时存在红海和蓝海;

    红海蓝海与外部市场环境、内在资源有关;与地域有关;

    红海蓝海这现象本来就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没被打上标识而已,一如“长尾理论”也是同样现象。

    完整的文章可见我博客《红海、蓝海的转换》

    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abb24b701000759

    希望能交一些从商务角度看看相互联网的朋友,大家探讨一下。

  40. 场外捕手 on 09月 21st, 2006
  41. Re:处处是蓝海
    我写不出来。但我认为这类书都是算命先生写的,充分把握两头堵……

  42. guest2008 on 09月 22nd, 2006
  43. Re:处处是蓝海
    同意该观点,细处方面来讲蓝海也许有他的不是,但是总的讲他确实给了你一个新的思考起点。

    —世界上所有的行业都是婴儿期?我们都不知道50年后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本来想法和麦田一样(互联网还处于“婴儿期”),看看了这句觉得更绝。愧。。。

    以下引用X.K.(游客)在undefined发表的评论:

    就像一张唱片一样,我们不可能喜欢其中所有的歌曲,但你不能否认这张唱片的价值,《蓝海战略》对于启发思路还是有好处的,你要是抱着吃灵丹妙药的心理去看那就是垃圾了。

    互联网确实是婴儿期,但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所有的行业都是婴儿期?我们都不知道50年后汽车会是什么样子。但到了长期我们都是要死的。

    不是抬杠,只想说一句:只争朝夕。

  44. opoll on 09月 23rd, 2006
  45. 回楼上
    你没必要愧啊,xk确实是抬杠--互联网行业能和汽车行业比较吗?一个发展才十年,朝阳产业;一个已经发展了百年。所以怎么可能“世界上所有的行业都是婴儿期”

    xk的回复逻辑有很明显的问题,我本来懒得指出;但既然楼上的哥们也被误导,就解释一下。

  46. maitian99 on 09月 24th, 2006
  47. Re:处处是蓝海
    看了你的文章…发觉自己真的是知识太少了。…

    看的书也太少了…我要去多看点书冲冲电咯。…

  48. hata2004 on 10月 1st, 2006
  49. Re:处处是蓝海
    做个链接

    http://rainend.com

  50. rainend on 10月 3rd, 2006
  51. Re:处处是蓝海
    蓝海战略是对企业一贯的思维模式的颠覆,不了解管理的人也许不会看到蓝海的价值,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蓝海战略的最大用处在于打开了很多人的思想局限,它告诉你要去多思考,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市场和价值。我觉得说蓝海一无是处的人其实很无知,别以为你批判了别人的东西,你就比别人牛,你就很伟大,你就很了不起。中国太多人以骂人为傲。

  52. 无知 on 12月 26th, 2006
  53. 重要的是你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而不是蓝海
    所谓蓝海也好,红海也罢,只不过是市场机会而已,不能迷信这些所谓的概念,最重要的只有“市场”,只有每个人对市场需求的理解、发现和把握。

    同意麦田先生关于中国互联网尚处于婴儿期的判断,中国互联网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许多东西都在照抄、照搬国外,创新太少。我看hao123一样的网站倒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脑袋里没有国内网民的需求,不管你用什么样的船,都驶不到蓝海或者红海。

  54. 145号 on 10月 7th, 2008
  55. 做人要低调,知道又何必声张?本人觉得对这书的看法保持平常心就好.要否吸收就得各取所需““`市场可不是吹出来,骂出来的!

  56. 南海 on 11月 27th, 2008
  57. 所谓蓝海其实是一个概念化的系统描述,你又何必点明字眼去骂这骂那呢!意会不了不要在这乱吠!中国人就爱吃饱饭没事做做这无聊这事!你这么有本事,你写一本比别人更了不起的书来看看!?
    你这人心态不正常!

  58. 井底之蛙! on 11月 27th, 200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