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麦田的读书生活

maitian.blog.techweb.com.cn

归档 - 10月, 2006

社会化商务的起点和终点

关于“社会化商务”,我并不是第一个鼓吹者;据我所知,我原来在博客网的同事樊春晖先生,应该是关注这个问题比较早的人。大约在2004年底,樊春晖先生就对cyworld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切入对“社会化商务”的思考。我在博客网工作的时候,曾经和他讨论过几次,非常有收获。


 


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社会化商务”。我在互联网BBS论坛和博客都有比较多的体验。很多时候,我不是从一个网站运营人员,而是从网站用户的角度去看待互联网服务。而从这种角度,我发现BBS论坛有先天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论题驱动模式,即BBS中人们因某个论题而围在一起,论题过后,四下散去;而Blog同样有很多自身障碍,一个普通用户无法逾越的障碍。(参见我的文章《博客即媒体》)――当我思考这些“障碍”问题的时候,我会试图去追根溯源,想想本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业务方向,肯定有不同的回答。比如,对于网游来说,互联网本质就是一个游戏平台,解决的是让用户娱乐的问题;而对于我所在的专业方向,我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要回答一个问题:


 


如何让人高效地获得信息?


 


 


围绕着这个本质问题,就好像《笑傲江湖》的华山有“剑宗”和“气宗”,人们一直也采取了两种途径来解决它。一种是“机器搜索”,以google为代表,也因google的成功,使得这条路似乎是金光大道。现在做互联网的,言必谈搜索,好像你不说自己是搞搜索的,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对于“机器搜索”这条途径,我认为肯定是对的、大的、有商业价值的;但是――它绝对不是唯一的。


 


另外一条途径就是“人际传播”,也就是说,当你要获得某种信息,不是机器,而是某个人告诉你――我喜欢借用“人肉搜索”这个词语来定义它;但这里的“人肉搜索”,不是恶搞的“网络通缉令”。


 


至此,“如何让人高效地获得信息”这个问题,被推演成两个问题“机器搜索”和“人肉搜索”。对于这两个不同的方向,都面临各自的挑战;从“机器搜索”来说,它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更加“智能”;从“人肉搜索”来说,它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前面这个问题,就留个google去解决吧,我们先说说后面的问题――


 


如何让人肉搜索更有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它的否命题:“如何让人肉搜索无效”。我觉得“无效”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信息不可靠;二,信息无用。比如说,我想知道哪种手机最便宜,一个哥们告诉我了假的商情,这就是“信息不可靠”;一个哥们却跑来告诉我电脑的价格,这就是“信息不可用”――所以反过来,让人肉搜索更有效,就需要解决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所以,这里又出现了两条途径。第一,解决信息的可靠性;第二,解决信息的实用性。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存在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互联网上去找一个可靠的人;第二个问题,我也认为存在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互联网上利用商业去组织信息。


 


于是现在又出现了两个问题:


“如何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个可靠的人?”――信用模式-社会化


“如何利用商业化去组织信息?”――商业模式――商务


 


这就是我理解的“社会化商务”,它的起点是人的“信用”(也就是“数字化的人格”);终极目标是让人高效地获得信息――也就是说,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只是中间通过“信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传递”了信息。所以,我现在做的蚂蚁社区www.maayee.com)方向是社会化商务,我们的诉求就是:“传递生活意见”。


 


 


关于“社会化商务”,最近几个朋友也在讨论。飞扬新锐写了一篇文章《深度解剖社会化商务Social Commerce。飞扬写的很用心,很多细微的地方说的非常到位。但是他忽略了“人的信用”这个“社会化商务”最基本出发点。所以飞扬讨论的其实不是我理解的“社会化商务”,但恰恰是“断桥”朋友提出的:“大众点评网之类的算社会化商务么?”――我认为飞扬博客写的和大众点评网做的,是一回事:他们都是提供商务信息的网络服务,并不是“社会化商务”


 

星期三, 10月 25th, 2006 未分类 17条评论

招聘:寻找蚂蚁社区第9位员工

蚂蚁社区(www.maayee.com)目前已经测试上线,开发工作异常繁重,而我们现在只有1名程序员发仔,实在把他累坏了,所以我们希望再寻找一名专职程序设计人员,加入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除了我,这个团队成员都挺年轻的,哈哈。)


我非常慎重地做这个决定,是因为我认为互联网公司能否做好的关键,在于团队;而团队成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相比myspace现在也不足100人,国内互联网公司动辄上千人的团队,让我觉得很夸张。


蚂蚁社区(也就是北京蚂蚁互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此会非常非常慎重地寻找团队成员。我们慎重的选择,是因为我们希望对自己,对对方,都能负责。


目前我们寻找公司的第9位员工,希望他(她)是:


1。熟悉.net开发,并有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


2。愿意在创业团队工作(其实我们待遇还可以,就是存在风险,不象大公司那么稳定。哈哈)


3。其余的合则面谈。


4。请发送简历到libing@maayee.com,如果有博客,请在邮件中附加博客地址

星期三, 10月 25th, 2006 互联网 9条评论

我说蚂蚁社区没有alexa作弊吧

蚂蚁社区上线第一天,10月20号,alexa排名7000多,我自己也觉得比较奇怪,有网友说我们作弊,还举例mail.maayee.com流量占据26%,是我们作弊的证据。


这些我确实无法解释。


10月22号,alexa排名是13000多,因为是周日,所以下跌很正常;而mail.maayee.com只占1%了。


今天,10月23日,alexa排名是6346,具体如下:


 where do people go on maayee.com? What's This?




  • maayee.com - 92%

  • books.maayee.com - 2%

  • it.maayee.com - 1%

  • passport.maayee.com - 1%

  • mail.maayee.com - 1%

  • portal.maayee.com - 1%

  • service.maayee.com - 1%

  • Other websites - 1%

 


7000多(周五)--13000多(周日)--6346(周一),这3个数据就是蚂蚁社区上线前三天alexa排名。对于这个排名,并不是说有什么特别意义,不是说蚂蚁社区就怎么好了;其实我先前的那篇博客,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因为比较吃惊;而现在这篇博客就是要告诉大家,请相信我们蚂蚁社区,我们会诚实地做网站,实事求是地做网站。


最后,也许大家不相信,其实我的电脑里面甚至连alexa工具条都没有安装--无论家里的台式机,还是办公用的笔记本;无论IE,还是firefox--都没有安装alexa工具条。


 

星期三, 10月 25th, 2006 互联网 17条评论

为什么是myspace而不是Geocities

前几天看了一篇翻 译文章,对我非常有启发――驾驭Web 2.0浪潮。文章开篇提到三个观点:


1Web 2.0与互联网没有任何联系;


2Web 2.0并不是一个运行于独立骨干上的全新的、得到改进提高的互联网络;


3.如果你听说过这个概念,并点头表示认可,没有关系,那是你并不十分清楚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由于个人习惯,我对“词语”喜欢追根溯源,所以很早就知道“web2.0只是O’Reilly在一次会议中个人提出的概念,但它后来异乎寻常的流行,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个词语是某种“标准”。于是到底什么是“web2.0抢占话语权各人自己诠释认为权威说法还是应该O’Reilly本人定义――毕竟这个词语是他发明的。


 


 


但是,“web2.0这个词语后来这么流行肯定只是O’Reilly之功,而是它暗合了某种大的趋势。那么,这个大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从表面看,很多O’Reilly定义的“web2.0服务n年前就已经存在,但是一直不火;而直到最近两年,其中的一些突然爆发,而另外一些却依旧偃旗息鼓。为什么呢?


 


对此,我可以从国内和国外各举一例:


 


前几年国外有个“地球村”网站,www. Geocities.com,它主要的服务是让用户在上面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因为众多个人主页内容不可控,所以这个网站很早就不能从大陆直接访问)。当时,这个网站比较火,那时从搜索引擎可以看到,很多搜索结果都指向这个网站上的某个页面。后来有一段时间,这个网站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似乎没了,不过从alexa看来,它最近好像又活过来了,但现在肯定没有myspace那么火。


 


国内有个网站,乐趣园,www.netsh.com,它主要的服务是让用户自建论坛。这个站也是做了很长的时间了,但一直不温不火,alexa排名在1000多位。按理说,乐趣园也是一个典型的“用户贡献内容”的网站,为什么火不起来呢?


 


当然,每个网站都有各自具体的问题,但为什么myspace脱颖而出?


 


 


在以前,我总结是因为“主体性体间――商业性”的节奏,myspace把握的很好。我的这个思考,应该说是对的,但是我没有看透这个问题。而驾驭Web 2.0浪潮这篇文章,通过对比Geocitiesmyspace,把问题说透了:“Geocities鼓励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和邻里社区,作为我们自己世界的入口。MySpace则不断寻觅,以提供一个对人的直接连接,以及对他/她所属世界的连接”――简单而言,Geocities做的重点是“我”,而myspace做的重点是“我和你的关系”,即Geocities还是做的“主体性”,show;而myspace做的是“主体间性”,interact


 


如何建立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直接连接,就是关键问题;而myspace成功所依托的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文章中提到的:“互联网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其提升我们社会交流的能力”。对于我现在运作的定位于“社会化商务”的蚂蚁社区www.maayee.com),也是希望顺应这种大势。


 


重要更正:“美人他爹”对上文的更正。地址:http://my.donews.com/eraera/2006/10/25/JxXrXUUYCLPcxNGaBGrfHqmGoCaLgytPWqhT/



前几天在“风在南方”的blog里面看到他***的《驾驭Web 2.0浪潮》一文。里面说:


文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3个有关Web 2.0的悲观看法:



  • Web 2.0与互联网没有任何联系;

看的我是一愣:与互联网没有任何联系么?后来去看了英文原文,原来是***的时候的一个笔误。原文说的是:


1) Web 2.0 does no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Internet2:


是说web 2.0跟下一代互联网没关系。这里我把Internet2***成下一代互联网了。


这个2字可是事关重大,因为看到麦田的blog里面引用了译文,所以特意指出。


我看了原文,觉得作者的意思是,web 2.0虽然是很热门的词,但是它其实是目前Internet上的新的组织形式,而非革命性的变革。所以作者上来就把web 2.0和革命性的Internet2和全新的骨干网络区分开来。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包括给web 2.0起名字的O’Reilly,web 2.0的意思,是以前web的翻新版本,革命性和web的出现是不能相比的。在我看来,web2.0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使用网络,或者说,使用网络那边的资源,包括人的智慧。


 

星期二, 10月 24th, 2006 互联网 9条评论

蚂蚁社区上线第一天,alexa排名突破7千

蚂蚁社区上线第一天,alexa排名突破7千。我不太知道别的新站上线当天的情况,因此7000来名不知道算不算高。但这个排名,还是挺让我吃惊的;当然也挺开心--虽然alexa说明不了什么,但还是挺开心的。哈哈。


目前上线的版本,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内测版,好多链接都是错的;所以我自己还没开始大规模推广,只是在博客说了说;以及团队其他成员,喊了一些好友来看看。因此现在这个排名,我个人分析认为可能是两个原因:


1,做IT的人,客户端装了alexa插件的比例特别高。


2,很多业界朋友的支持--比如,有位我不认识的网友,主动在自己博客侧栏加上了蚂蚁社区的logo和链接;比如,好多网友在自己的博客里面介绍蚂蚁社区


这些,让我们非常感激。谢谢了!


尤其非常感激一些网友提出建议。事实上,打个比喻,做网站有点象创作雕刻作品,虽然你心里反复构思良久,但还是只能等作品大致出来后,才知道哪一刀下重了,哪一刀刻轻了。所以当蚂蚁社区上线后,我象一个普通网友那样去打量它,使用它,琢磨它;我才发现有些地方我们做得有点错。而这些地方,非常感激,一些网友在上线后向我们提出来了,他们包括固若邓熔等等网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快速调整。


另外还有一些网友,比如波波,说看不明白蚂蚁社区到底准备做什么。我认为他们说的太对了--假设我是一个普通用户,我对第一天的蚂蚁社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到底准备做什么?


web2.0网站,本质上是做一个“平台”。我打个比喻,我们做web2.0网站,就好像在平地上,搭起一个舞台。当舞台刚刚搭建好的时候,它上面肯定是空的,观众不知道接下来要上演哪出戏。所以蚂蚁社区同样如此,作为一个“平台”,它的初步框架和轮廓,已经出来了;不过目前它上面还是空落落的,没什么内容;更精细的用户体验,以及接下来可能上演的“好戏”,还需要时间。


我认为需要3年。


 


星期日, 10月 22nd, 2006 互联网 20条评论

蚂蚁社区




 

星期五, 10月 20th, 2006 未分类 11条评论

蚂蚁社区,开始小范围测试

蚂蚁社区开始小范围测试,网址:www.maayee.com


几点说明:


1,我们团队成员全部到位,正式开始蚂蚁社区项目,是10月10号,到现在只有10天;在此之前,我们肯定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毕竟一个网站项目开发,需要全部人员到位,才能真正开始。因此,目前上线的是小范围测试版本,很多功能模块,只是一个雏形,更多地方还需要我们完善。请网友谅解。


2,蚂蚁社区网站有三个特点:


(1)开放式的主题


(2)自助广告


(3)网上商城


3,我们会争取在十月最后一周,上线一个β测试版;并从11月开始,正式启动运营。


谢谢大家的支持!



 

星期五, 10月 20th, 2006 互联网 23条评论

谢文:改变2006

业界操盘的人之中,有两个人我相当佩服;一个是周鸿袆,一个是谢文。周鸿袆的操盘风格,行动派,“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谢文的操盘风格,思想派,“未思进,先思退,立于不败”。今天,业界最大的新闻是谢文执掌yahoo中国――qihoo的“剽悍”,就此遭遇yahoo的“老谋深算”;中文互联网未来会有一段有趣的日子。


 


有人快评到,谢文要做“社区”了,要在yahoo中国的平台上做中国的myspace。这种说法,应该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据我对谢文的了解,他的互联网“野心”应该更大――谢文要做的是“社区”,但更是“社会化商务”。


 


先说说为什么马云会邀请谢文加盟?我认为从时间上来看,这应该和杨致远前不久“西湖论剑”时,和马云的沟通有关。对yahoo总部来说,“社区”是yahoo的重要方向――我甚至认为,yahoo可能踅摸和google拼命的唯一方向就是“社区”了。这次杨致远来“论剑”,除了捧捧马云的场面,更可能是两人对yahoo中国一年来的业务进行了回顾。从现在流传出来的资料看,鉴于一年来,yahoo中国的起色并不是很大,所以很可能马云和杨致远达成了某种一致认识:yahoo中国的业务还是要向美国yahoo总部“回归”;美国yahoo在“社区”,“社区”也就被提到了yahoo中国的议事日程――当yahoo中国准备做“社区”,国内最合适的人选,无疑是当时还赋闲的谢文。所以倒果索因,谢文的加盟,应该是马云对yahoo中国业务开始调整的体现和初步结果。


 


如果这样的背景,谢文加盟yahoo中国,确实对双方都非常合适。首先,是业界公认的谢文对“社区”的理解――说到这里,我愿意透露一下,很多人知道谢文理解“社区”,但是我估计很少人了解谢文是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角度、深度,去设计网络“社区”。其次,也许不多的人注意到,谢文并不是“多谋寡断”,反而,谢文其实非常善于快刀斩乱麻,处理复杂的资源关系,将业务进行180度大调整。这从他执掌和讯时,快速将一个财经网站,转型为web2.0网站可以看出――对社区深入的理解力,对复杂资源的强力整合能力,这两点对yahoo中国的转型来说,可谓急需之才。


 


谢文赋闲的时候,是没有资源去实现他的互联网“野心”;而他的“野心”,并非myspace那样的消费类社区――虽然他经常拿myspace说事。谢文的着眼点,是他的社区“魔方”。而只要仔细看看那个“魔方”就可以知道,谢文理想中的“社区”,社会化商务才是终极目标。而yahoo中国的关联网站阿里巴巴和淘宝,恰好是商务网站。所以,当谢文加盟yahoo中国后,我估计阿里巴巴的业务他可能不会染指太多,但淘宝的业务,可能会和yahoo中国的“社区”化进行某种配合,这正好是实现谢文的“社区”最优良的土壤。


 


 


综上,谢文这样“做事”的人在yahoo中国大平台下,会对当下略显沉闷的整个中文互联网带来某种――改变。


 


首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前阶段qihooyahoo的“战争”,会缓和很多。Yahoo会把精力放到社区,而qihoo会做什么,目前还看不出来,但肯定不会把360安全卫士作为整个网站的主要业务。所以,war is over,两虎该干嘛干嘛去了。


 


其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社区”的价值会被重新评估。一提起社区就想到bbs或者myspace,这样的念头可以休矣,真正的社区是――社会化商务。


 


第三,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中文web2.0潮流,会在2006年开始萌芽,2007年开始初步发展。


 


。。。。。。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这篇文章反复强调的是“社会化商务”。因为我自己做的项目就是这个啊。哈哈。所以肯定敝帚自珍,认为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社会化商务”。:)


 


我的项目目前还非常小,所以它叫“蚂蚁社区”。(您别说这个域名不好,因为我没钱买更好的域名。:))十月底,“蚂蚁社区”能够上线测试。因此,无论“智猪博弈”也好,或者用我很喜欢的布尔迪厄的一句话:“优秀并不代表优越感,它只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我个人非常期待谢文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星期三, 10月 18th, 2006 互联网 34条评论

食言

食言,重新开始更新donews上的博客;有点脸红。


因为一个原因:


我自己的项目即将上线,我希望能利用所有平台推广这个项目。因为它不只是一个项目,更是我对投资人的承诺,对团队成员的承诺,以及我自己的梦想。为了这些,我在donews的blog上收回永不更新的话,由此而带来的个人羞愧,可以且必须忍受。


所以请大家谅解。


techweb上的这个博客不会关闭。在这个博客上,我的发表和回应一如从前。


 

星期六, 10月 14th, 2006 未分类 23条评论

我相信360安全卫士

前段时间和一个哥们聊点别的事,聊着聊着,突然想到一首诗,去google上百度了一下,全文是:


 


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大概几个月前,我应邀加入360安全卫士的督导委员会,我是这样的态度:


 


1)我当时加入360安全卫士督导委员会,是因为我支持打击“恶意插件”这个事情--无论谁做,我都支持。周鸿袆也好,马云也好,李彦宏也好,李开复也好,都无所谓,谁做我支持谁--而周鸿袆做了,360产品组又邀请我加入督导委员会,我就加入了。


 


2)我是实用主义的态度--至少目前,360安全卫士确实对打击“恶意插件”起到了作用,也有效果;至于将来它会怎么样,我不是十分担心,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现在管用就成。


 


3)我是负责任地参与督导委员会--我自己安装了360安全卫士,基本上两、三天就用一次;就是为了测试和评估360安全卫士的状况。到目前为止,那么多次测试,我自己非常满意,所以不光自己用,还推荐给朋友用


 


4)最近,围绕打击“恶意插件”,qihooyahoo纷争不断。说实话,这些口水仗没意思透了。借用这个Blog,人微言轻,但我也诚恳劝各方一句话:以周鸿袆、马云的位置,应该做更有意思的事情,没必要拘泥于意气之争;更好地顺应大势,为用户服务,然后赚到钱才是王道。


 


5)商业上,不违法就是合乎道德。我个人有自己的底线,以前我年轻气盛,喜欢对他人进行道德上的评判;现在我认为这样不好。我愿意更宽容地看待业界和社会,不胡乱猜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星期五, 10月 13th, 2006 互联网 8条评论